北歐丨斯堪地那維亞漫步散記

其實我從沒想過自己首度踏上歐洲會落腳丹麥首都哥本哈根(København)。首次認識這個國家是小時候接觸的安徒生童話,後來該國的羽毛球名將彼德蓋德(Peter Gade)則讓我進一步對哥本哈根產生初步瞭解,最近一次對這個國家的印象則源於安塞龍(Viktor Axelsen)這個屢創佳績的新時代丹麥羽毛球傳奇球王。

Copenhagen, Denmark

飛機輪胎觸地之際,頓時有種圓夢的感覺。是歐洲啊,那片盼望許久卻總是無緣啟程的異域,那個我多年來早透過 Google Maps 街景實行雲旅遊千百次的夢想大陸,如今一切都已成真。

我對歐洲(或哥本哈根)的第一印象是寧靜。當我提著行李從國王廣場(Kønges Nytorv)地鐵站走上地面時,迎面而來的是一股久未感受到的清新氣息,沒有一切主流城市免不了的複雜氣味,也沒有亞洲都會的喧囂。

環顧四周,遠方山稜清晰可見,高緯度的湛藍天空也如傳聞中那樣引人駐足,搭配宜人氣侯與典雅市容,使得我才剛入城便感到與臺灣十分迵異的歐式韻味。

剛打理完住宿與行李後,便前往路口與 F 會合。前陣子他回台我們無緣相見,這次竟上演一齣他鄉遇故知的戲碼。初來歐洲,由一個足跡幾乎遍佈整個歐亞大陸的專家帶領,頓感安心,畢竟這裡放眼所及簡直陌生到讓我有些茫然。

我們的首站是 Hostel 附近一間評價不俗的輕食咖啡廳,我很應景地點了一份煙燻鮭魚沙拉,並堅持仿效當地人於室外雅座用餐。雖然類似的料理在國內的網美餐廳、咖啡店隨處可見,但這裡所選用的沙拉葉與起司仍有所區別,整體而言還算略具新鮮感。

沿著興致缺缺的 Strøget 商圈,穿越國王廣場(Kongens Nytorv),來到了哥本哈根最著名的 Tourist cliché:新港(Nyhavn)。乍看之下,就是課了金的基隆正濱漁港,只是這裡多了世界級的商業化,只見週遭各式咖啡廳、餐館與紀念品店林立。沒在港邊以彩繪屋為背景對著鏡頭擺弄幾下,猶如沒來過哥本哈根。

一路向東跨越內港橋(Inderhavnsbroen),在位居克里斯蒂安港(Christianshavn)北部的流動攤販區隨手買了一份肉腸嚐鮮,雖然口味方面並沒有為我帶來太多驚喜,但體驗歐洲路邊攤這件事仍屬新奇。在附近街區稍微遊蕩、隨手拍了些市景後,便一路往 Hostel 方向閒晃,最後在探險蒂沃利花園(Tivoli Gardens)與市政廣場(Rådhuspladsen)一帶後結束首日的歐洲行。

經過大半天的走訪,我個人認為哥本哈根具備極為宜居的條件,但觀光魅力欠佳,主流景點均為踩點性質,旅客很難不用走馬看花以外的方式進行深度探索,可謂典型的「適合生活但不適合旅遊」的城市。更進一步來說,哥本哈根最熱門的景點都集中在以 Nyhavn 為中心的方圓1公里內,對於我這種習慣先路過知名地標再鑽進週遭巷弄挖掘在地風情的旅遊風格,幾乎可在一天之內飽覽這座城市最精華的部分。

當然,以上評價僅適用於首都哥本哈根,事實上丹麥毫無疑問地仍有許多值得探訪之處,舉凡西部特色城市、格陵蘭島(Grønland)、法羅群島(Færøerne)等享譽盛名的國際級景點,無不令世界各地的旅人與攝影愛好者趨之若騖。

Malmo, Sweden

此趟北歐之旅第二期待的行程,就是快閃鄰近哥本哈根的瑞點第三大城馬爾默(Malmö)。距離哥本哈根一橋之隔的瑞典城市 Malmö,僅需乘坐半小時左右的火車即可抵達,旅遊特戰兵如我,自然不能錯過這個輕鬆跨境的機會。經歷 Hostel 艱困的一夜後,我起了個大早,在微雨之中享用道地的丹麥風味早餐,隨即前往哥本哈根中央車站(K›benhavn Hovedb.)與 F 會合。

列車所行經的厄勒海峽大橋(Øresundsbron)本身就極具歷史意義,這座於 1999 年落成的跨海大橋推進了由哥本哈根與馬爾默組成的厄勒地區(Øresundsregionen; Öresundsregionen),儼然成為整個北歐最龐大的都會區與經濟中心。歷經二十餘載的雙邊交流,兩座城市已實現一日生活圈,隨著制度面的分歧逐一化解,近年更興起在哥本哈根工作卻旅居馬爾默的跨邊境通勤文化。這個概念對久居海島國家的我而言實在難以體會。

整體來說,馬爾默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 Disgusting food museum 這個當初在 Google Maps 上亂找的景點,本以為只是純粹展示世界各地的噁心食物,沒想到展場內還設有試吃挑戰。”I’m gonna try everything!” 對工作人員下此豪語的我撐到了倒數第二關止步、勉強有些戰績。但還是沒有同行友人厲害。

在舊城區一頓沒有重點的閒晃後,最終仍決定去見識一下著名的 HSB 旋轉中心(HSB Turning Torso)。除了形狀猶如擰到一半的毛巾之外,其餘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於是隨即轉往道路盡頭的 Diana park 一探究竟,只見在地居民沿著波羅的海從事各種休閒活動,真不愧是懂得生活的歐洲人,只見每個人都悠哉不已。最後在走回車站的途中亂入在地市集 Malmö Saluhall,體驗到 IKEA 之外的正宗瑞典肉丸,實在不錯。

Malmö 為瑞典第三大城,其地緣因素讓她注定成為哥本哈根的衛星都市,當今現況也大抵如此。但這大概就是 Malmö 最獨到的魅力,在對哥本哈根感到厭煩的時候(尤其是食物),安排個 Day Trip 到隔壁 IKEA 的國度真是再適合不過。這還是我第一次在 IKEA 以外的地方看到瑞典國旗呢!

回來隔天竟然感冒了,恰逢研討會開幕,我於是艱難地拖著病軀抵達會場,沿途不知搭錯了多少次車。後來更親自去藥局取號、諮詢、拿藥,這才有所好轉。

由於身體仍屬虛弱,再加上跟 Hostel 反應 Capsule 太悶熱而被免費升級到 Twin room,因此我乾脆就悠閒地躺在床上耍廢、看影片、修圖,就這樣度過悠閒下午。人在歐洲,也不得不入境隨俗呀,什麼事都慢慢來即可,也不需趕著一定要做什麼,對吧?正巧床旁邊即是大片窗戶,面向 Hostel 的對街,儼然實施一次最寫實的社會觀察。

Dragor, Denmark

後來意識到這樣休息無異於糟蹋難得的歐洲之旅時,便起身按表操課,搭地鐵到某郊區後再轉乘公車至我心心念念的 Dragør 小鎮,沿途穿梭在各式矮房之間,偶有放牧的牛羊漫步在側,可說是飽覽了最真實的鄉村風光。

其實 Dragør 就是個再普通不過的小漁村,普通到就連載入哥本哈根○大必訪的景點之類的必要性都沒有。但就是這麼一個幾無商業氣息的郊區小鎮,讓我再次感受到北歐鄉村那經典的、樸實無華的靜諡。

公務行程馬虎結束之際,我總算能缷下緊蹦的情緒,以旅行者的濾鏡重新與這座待了近一週的城市相處。從哥本哈根大學的 Maersk Tower 沿著 Peblinge Sø 河畔來到羅森堡花園(Kongens Have),淺嚐都市綠意之餘,也在週遭住宅區享受了此趟旅程之中最過癮的街拍。

哥本哈根的市區讓我領教了所謂具有集體美學素養的社會,不愧是童話之都,如詩如畫的市容對於出身臺灣的我而言是種衝擊,內心也不斷吶喊但凡家鄉有這裡一半美都好。然而,在國人徹底擺脫獨尊私利與「別人的囡死袂了」的民族性之前,這都是難以企及的願望吧。

接著漫步到著名的卡斯特雷特(又譯為哥本哈根要塞;Kastellet)與堪稱是丹麥國寶的小美人魚雕像(Den Lille Havfrue),過於濃烈的觀光氣息毫無意外地讓草根派的我難以久留,稍微按了幾下快門便匆匆離去,畢竟街頭才是我的主戰場。附近街道依舊呈現簡潔鮮明的暖色調童話風格,輔以家家戶戶恰到好處的綠化,大概是隨手一拍都能成為明信片的等級。

觀賞完阿馬林堡宮(Amalienborg)頗具歐洲慵懶氣息的衛兵後,途經各種巷弄後來到了著名的新港(Nyhavn)。西臨新國王廣場(Kongens Nytorv),北接皇家劇場(Royal Danish Playhouse),這個位於市中心的海濱娛樂區無疑是哥本哈根的象徵性地標,坐落於水岸的彩色建築與維京風格的木造船隻,使其成為觀光客的必經之地。

Bergen, Norway

隔天睡到自然醒後便悠閒地退房、飛往卑爾根(Bergen)。在大名鼎鼎的北歐航空(SAS)上俯瞰挪威的峽灣堪稱絶無僅有的視覺饗宴,也總算理解為何這個遙遠的雪國總讓無數旅人趨之若䳱。

卑爾根機場的主體視覺設計與哥本哈根機場一脈相連,都具備獨到的明亮、溫暖與簡約,美得像是個居家裝潢展示間,不知是否整個北歐的機場都承襲此風格呢。

乘著輕軌緩慢進到市區,沿途雖然沒有大景,倒也不乏挪威在地的北國風情。有別於地勢平坦的哥本哈根,卑爾根起伏的地勢使得此處的房屋普遍建於鈄坡,顯然在夜空之下又是另一番風景。

抵達終點站(Bergen stasjon)後,我拖著行李行經市中心的人造湖景觀(Festplassen)與水手雕像(Sjøfartsmonumentet),來到下榻飯店。

有別於童話之都哥本哈根,卑爾根市區的街道略顯無趣,就是個隨處可見的典型歐洲小城,但受惠於依山傍海的地形,某些市景仍屬壯觀。

微雨之下略具坡度的石板路對於行李箱而言不甚友善,所幸我出門在外一向獨尊登機箱,輕巧靈活的尺寸使其身處極端環境也不構成旅人的壓力。

令人驚喜的是,鄰近卑爾根港(Bergen havn)的飯店竟能遠眺知名景點布呂根(Bryggen)與西部舊城區,這使得我後來很多時候只待在飯店的房裡,什麼也不做、什麼也不想,就這樣呆坐在窗邊,享受來自北海的冷冽西風,沉浸於最純粹的靜諡。

作為全球最主要的鮭魚出口國,難得從東亞遠道而來,自然沒有不嚐在地新鮮漁獲的道理。儘管深知踏入港邊的觀光魚市(Fisketorget i Bergen)無異於待宰羔羊,但由於這裡緊鄰飯店門口,又考量到後續行程安排,最終仍不爭氣地踏進這個極具觀光氣息的領地。當店員察覺到我對著菜單上價格瞪大雙眼且面露驚恐後,隨即敞開雙手,豪爽直呼:”Welcome to Norway!” 嗯再次印證了挪威是個與「實惠」沾不上邊的魔幻國度。

餐盤裡的嫩煎鮭魚與鱈魚的確是在臺灣難以嚐到的等級,尤其從小被油魚(Oilfish)、圓鱈(Patagonian Toothfish)與扁鱈(Greenland Halibut)洗腦如我,根本就不知何謂真正的鱈魚。此次有幸一嚐正宗的大西洋鱈(Atlantic Cod),其口感兼具石斑的彈性與雞腿肉的緊緻,並附帶一股幽淡海味,怪不得屢次成為北海各國漁場紛爭的開端。

然而,也許是身處觀光漁港,亦可能是銀彈不足的緣故,說實話,此次入口的鮭魚在我的經歷中並非上乘之品。我印象最深刻的鮭魚位於沖繩某飯店附設的壽司店,肥厚的魚油讓我首次體會何謂鮭魚最原始的香澤,稍加炙烤後更將這股韻味釋放得淋漓盡致。

座落於漁港旁的布呂根(Bryggen)建於西元 1070 年,是挪威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亦是卑爾根的起源,其歷史與精神意義對整座城市不言而喻。作為見證卑爾根千年興衰的古蹟,這裡的木造建築結構盤根錯結,對於患有強迫症的旅客簡直毫無憐憫。這個全卑爾根市最商業化的景點,在我眼裡偏向踩點性質,離境前再來這裡買些用來交代親友的紀念品、寄明信片即可。

The Fjords

整趟旅程最期待的莫過於登上峽灣遊輪(Fjord cruise)一覽挪威最經典的地貌風光。我甚至粗暴地認為,如果遠赴挪威卻省略自然景觀的行程,那還真是白來了,倒不如省下這筆預算去其他歐洲國家揮霍。挪威並非街拍的國度,但絕對是風景攝影(Landscape photography)的聖地,一旦遠離市區,用 iPhone 隨手一拍都足以獲得讓人迫不及待更換桌布的照片。

此次選購的郵輪方案南起卑爾根港(Bergen havn),穿越 Nordhordland 跨海大橋(Nordhordlandsbrua)後,途經Mostraumen,北至 Bergsåa 瀑布(Bergsåafossen),最終自 Mo 按原路返航,耗時約三時半。受晴時多雲的天氣眷顧,在這個平均年降雨天數達 239 日的地帶,整趟航程無需在甲板上飽受風雨摧殘,實在幸運。

挪威的峽灣聞名遐邇,但對我來說所謂的「峽灣之國」長久以來只是國中段考用來應付考試的名詞,倒沒想過有朝一日會親臨朝聖,這種走進地理課本的浪漫實在難以言喻。

只見氣勢磅礴的 U 形谷美得令人屏息,平日沒事不按幾下快門便渾身不對勁的我,在大部分的航程裡反倒關掉相機,潛心感受大自然的饋贈。印象最深刻的始終是Mostraumen週遭建於峽灣海岸的零星小屋,看似孤寂,實則獨享海天一色。

總 結

北歐,精靈傳說的鼻祖,旅行者的麥加,攝影家的未竟之地,其人文底蘊與自然景觀皆讓人大開眼界。雖礙於公務而僅能淺嚐其風采,倒也不虛此行,也覺得無比幸運。曾在北海叱吒風雲的維京蠻夷,如今其後裔發展出無數人嚮往不已的斯堪地那維亞文明,實在令人折服。

Leave a Reply